768882618@qq.com400-855-8788     
央视记者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、河科大农学院教授来我司进行牡丹籽产量调查
发布:中资国业    时间:2022/9/29 15:21:28    浏览:1041

立秋前后,正是牡丹籽采摘的关键节点,中资国业万亩基地中牡丹果荚采收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着。


(园区内的采收工们正在采摘牡丹籽)


7月31日,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政安研究员、河南科技大学史国安教授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我爱发明》栏目组一行来到中资国业万亩牡丹种植基地,总经理林庆斌进行了现场讲解,几位老师观摩了牡丹标准化种植、栽培、采摘,做了相关牡丹籽产量调研,并对我司牡丹产业发展情况做出较高评价。


(左一:史国安,左三:刘政安,右一:林庆斌)



3位随行学生进行牡丹籽产量调查)


收籽期间,公司会同时安排人工与机械进行采收。“中资国业自主研发的油用牡丹收荚机,操作简便,省时省力,可同时剪切多个籽荚,提高剪切的效率,减少了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,而且便于收集剪断后的籽荚,提高了采摘效率。”聂厂长对央视记者介绍道。 “坊镇基地拥有油用牡丹8000多亩,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采摘机18台,每天可以采收35亩,每天收获面积为630亩,每台机器配合两人,合阳共有基地1.3万亩,需要20天时间,人工720个”,聂厂长的话使《我爱发明》栏目组导演对我司自主研发的采摘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,并随即组织了一场人工采摘与机械采摘的比赛。



(人工采摘与机械采摘进行产量比拼)



(比赛结束后进行称重)

栏目组导演最后对中资国业董事长林奋进行了采访,了解了中资国业牡丹事业发展初心及产业发展历程。



(中资国业董事长林奋进行央视采访)



刘政安教授众人此行主要是对不同区域油用牡丹产量记录调查、优良单株情况测量和单株产量分析,以及后期对牡丹籽进行有效化学成分检测。



2位西农大学生进行实验材料收集)


而在牡丹园另一片区域中,同样进行采摘育种材料的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两位学生,中资国业坚持科技创新战略,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,与诸多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研发协作关系。

(左:学生马丞,右:学生孙希辉)

采访中了解到,他们7月下旬便来到了牡丹基地,一直到8月底牡丹籽采收结束,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采摘任务。在这期间会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采摘样本,完成测量长度、重量等各种步骤之后,回实验室进行牡丹籽油成分后续研究。



(图源:实验样本实拍图)


刘政安教授一行人在牡丹基地进行深入调查及测量采摘之后,随后又到工厂对牡丹深加工产品进行参观。



(中资国业培训总监王爱娟进行展厅讲解)


此次中资国业之行将要结束之时,刘政安教授感慨道:“牡丹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,油用牡丹籽的产量比大豆高,营养效果比橄榄油还要高60倍,我们国家的用油70%依靠进口,而油用牡丹就是非常好的油用资源,不但是本土资源,保护生态,高产稳产,品质好,且栽培成本低等众多优势,服务国家粮油安全。油用牡丹花可观赏,籽可榨油,根可做药,现在还研究发现,牡丹皮在畜牧上替代抗生素潜力巨大,浑身是宝,发展前景非常好。”



中资国业将加快推动油用牡丹产业规模化、标准化生产,加大研发牡丹籽油深加工技术,综合开发高级营养品、保健品与药物,走高科技发展路线,不断提高牡丹籽油市场认知度,让牡丹籽油进入千家万户。